睦月

时间:2024-02-22 11:35:46编辑:小宁

别称

十二个月的别称

01。睦月(むつき):正月、初春月、年始月、太郎月、年端月

睦月的意思是,睦表示对人尊重,关心他人,与他人保持友好关系。

正是因为这样,一年的开始用睦月最合适。

02。如月(きさらぎ):梅见月、梅月、雪解月、初花月、小草生月、木芽月

如月的意思是“欢庆”。

03。弥生(やよい):桜月、花见月、花咲月、桃月、嘉月、春惜月、梦见月

弥生的意思是“新生”,一到春天,花草皆露新芽,初生之象。

04。卯月(うづき):卯の花月、鸟月、花残月、清和月、得鸟羽月、夏初月

卯月的意思是“生长”,正是草木发芽、万物苏醒之际,代表无尽的活力与发展力。

05。皐月(さつき):早苗月、五月雨月、雨月、橘月、早月、菖蒲月

皋月的意思是“热暑”,因为从这个季节开始天气会逐渐变得炎热。

06。水无月(みなづき):风待月、松风月、伏月、常夏月、鸣神月、鸣雷月、葵月

水无月的意思是“没有水的月”,象徵日本的雨季。

猜得出,这或许是出于对天神的虔诚谢意而起的名字,

因为天神把雨全部降到地球上面,所以天上就会 没有雨水了。

07。文月(ふみづき):七夕月、七夜月、女郎花月、兰月、凉月、文披月

文月的意思是“书信往来的月”,也许正在你焦急等待之时会有信来。

08。叶月(はづき):秋风月、月见月、木染月、浓染月、叶月、红染月、雁来月

叶月的意思是“离家出门”,因为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旅游季节。

09。长月(ながつき):菊月、菊咲月、夜长月、小田刈月、红叶月、寝觉月

长月的意思是“夜长的月”,可能是因为从这个时侯开始夜晚将会变得漫长的原因吧。

10。神无月(かんなづき):神有月(出云)、神去月、雷无月、初霜月、时雨月

神无月的意思是“神仙离开的月”,据说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各地的各路神仙都

会聚集到“出云”这个地方来开会。在日本除了“出云”这个地方把“神无月”叫作“神

有月”之外,其他的地方都会叫作“神无月”。“神有月”的意思是“神仙回来的月”。

11。霜月(しもつき):霜降月、雪待月、神乐月、神归月、雪见月、露隐叶月

霜月的意思是“结霜的月”,因为从这个季节开始天气会逐渐变得寒冷。

12。师走(しわす):极月、蜡月、春待月、限月、果月、亲子月、梅初月

师走的意思是“连平时很悠闲的老师都会变得繁忙”。这反映出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

大家都会忙于畴集钱财和还清欠债的习惯。

总而言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繁忙的时期。 来历 1月(睦月):

睦月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最为有力的说法是:拥有“亲朋好友们齐聚一堂举办宴会”之意的“睦び月(むつびつき)”(和乐之月)为其由来。

2月(如月):

也可写作“绢更月”、“衣更月”。

“如月”之汉字,是延用中国对2月的别称,与日文发音“きさらぎ”并无关系。“きさらぎ”名称之由来有下列几种说法:

.农历2月日本仍然寒冷,是更要多穿衣(きぬ)的月份——“衣更着(きさらぎ)”

.草木露出新芽的月份——“草木张月(くさきはりづき)”

.前年农历八月飞来了雁,本月份更飞来了燕——“来更来(きさらぎ)”

.气候会渐渐变好的月份——“气更来(きさらぎ)”

其它尚有“梅见月(むめみつき)”、“木目月(このめつき)”等别称。农历2月正值新历3月左右,正是梅花开放的时期。

3月(弥生):

弥生的由来,最有力的说法是:草木差不多开始生长茂盛之月——“木草弥や生ひ月(きくさいやおひづき)”,几乎没有跟这不同的说法。

其它尚有花月(かげつ)、嘉月(かげつ)、花见月 (はなみづき)、梦见月(ゆめみつき)、樱月(さくらづき)、暮春(ぼしゅん)等别称。

4月(卯月):

卯月的称呼,是由“卯の花(好像是水晶花)开放之月”“卯の花月(うのはなづき)”的简称而来,这一说已成为定论。“卯の花月”以外,尚有以“十二生肖的第4位为卯”,故称“卯月”;以及以“种植秧苗之月”而来的“种月(うづき)”“植月(うゑつき)”“田植苗月(たうなへづき)”“苗植月(なへうゑづき)”等说法。其它尚有“夏初月(なつはづき)”之别称。

5月(皋月):

“さつき”的由来,有一说是插秧之月——“早苗月(さなへつき)”。另一说则是,“サ”这个字本身即具有插秧之意,因此仅以“さつき”即可代表“插秧之月”。在日本书纪等等史书上也有写“五月”而念成“さつき”的;不过写成“皋月”则是之后的事了。另外,“皋月”也是花名。另也可称作“菖蒲月(あやめづき)”。

6月(水无月):

水无月的由来众说纷云。虽然一般都照字面解释为“梅雨季过,水源干涸之月”,但相反地,另一说有“结束插秧,需引水进田之月”之意的“水张月(みづはりづき)”“水月(みなづき)”也很有力。自从成为梅雨时节之新历6月之别称后,也有“因梅雨故天空缺水之月”、“为插秧而需要用水之月”的解释。

7月(文月):

文月之称,是因七夕(7月7日)都会写诗歌、并绑上小纸条使其在夜风中飞扬的习俗而来。但这七夕的习俗是在奈良时代由中国传入日本,原来在日本并没有这风俗。因此,也有“稻子含穗之月”——“含み月”“穗含み月”的说法。另也有“秋初月(あきはづき)”、“七夜月(ななよづき)”之称。

8月(叶月):

叶月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以“树木的叶子变红掉落之月”——“叶落ち月”“叶月”最为有名。另尚有“月见月(つきみづき)”之称。

9月(长月):

长月的由来,最有力的说法为“夜长月(よながつき)”之略称。另外,尚有由“稻刈月(いねかりづき)”(割稻月)演变为“ねかづき”、再演变为“ながつき”、以及为“稻熟月(いねあがりづき)”之略称一说。另也可称作“寝觉月(ねざめつき)”。

10月(神无月):

“神无月”之语源,有以下几种说法,不论哪个都符合“神无”这2个字。

.酿成月(かみなんづき):以新谷酿制新酒之月

.神尝月(かんなめづき):准备新尝(にいなめ)之月

注:新尝——天皇以新谷祭拜神只,感谢收成的仪式。

.神な月(かみなづき):“神の月”之意

.雷无月(かみなしづき):无雷之月

一般较常见的说法是,全国各地的神只全都集合在出云的出云大社里讨论这一年的事情,出云以外的地方就没有神明了,因此称为“神无月”;但在出云地方也有称为“神在月(かみありづき)”。

11月(霜月):

霜月,就依字面为霜降之月。其它尚有“食物月(おしものづき)”略称之说;另有由“凋む月(しぼむつき)”“末つ月(すえつつき)”之音演变而来一说。其它还有“神乐月(かぐらづき)”、“子月(ねづき)”之别称。

12月(师走):

“师走”之由来众说纷云。一般而言,因12月是年末,大家都很忙碌,就连平常不太跑的师傅也四处奔波,因此被称作“师趋(しすう)”,而后变成了“师走(しはす)”。较为常见的说法中,“师”即法师(和尚),法师为了去各家念经而不停奔走,因而称为“师驰月(しはせつき)”。另一说则是,“年果つる月(としはつるつき)”“为果つ月(しはつつき)”(我想是“过完这个月又老一岁”的意思吧)演变为“しはす”,最后变成“师走”这个汉字。另也可称作“三冬月(みふゆつき)”。

日本禁忌

日本人一对男女上街,女子在右边走;挽手行走,则是女子挽着男子。三人上街,中间的位置最受尊敬。

日本人在送礼时,多采取这样的作法:即送些对主人毫无用途的礼品,因为收礼的人可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再转送给第三者。日本人对装饰有狐狸、獾图案的东西甚为反感,因为狡猾狐狸是贪婪的象征。到日本人家作客,携带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接送礼物要双手,不当面打开礼物,当接受礼物后,再一次见到送礼的人一定会提及礼物的事并表示感谢。送的礼物忌送梳子,因为梳子的发音与死相近。一般人不要送菊花,因为菊花一般是王室专用花卉。

日本人有不少语言忌讳,如“苦”和“死”,就连谐音的一些词语也在忌讳之列,如数词“4”的发音与死相同,“42”的发音是死的动词形,所以医院和饭店一般没有4和42的病床和房间。用户的电话也忌讳用“42”,监狱一般也没有4号囚室。“13”也是忌讳的数字,许多宾馆没有“13”楼层和“13”号房间,羽田机场也没有“13”号停机坪。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忌说去、归、返、离、破、薄、冷、浅、灭及重复、再次、破损、断绝等不吉和凶兆的语言。商店开业和新店落成时,忌说烟火、倒闭、崩溃、倾斜、流失、衰败及与火相联系的语言。交谈中忌谈人的生理缺陷,不说如大个、矮子、胖墩、秃顶、麻子、瞎聋、哑巴等字眼,而称残疾人为身体障碍者,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者,称聋子为耳朵不自由者等。

日本从四月一日到七日叫绿化周,包括街道绿化日、宅旁绿化日、学校绿化日、荒山绿化日、交通绿化日、绿化树木保护日。日本人抽烟多喜欢自己抽,很少主动敬你一支,因为日本人认为香烟是有害身体的。日本人一有伤风咳嗽,外出时就戴上白色的口罩。日本人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这个动作是表示骂“你这个老爷子”,毫无赞赏之意。用小拇指表示“情人”。

高声说话,定睛凝视他人,手插在衣袋里以及用手指指人,都会被认为是对人不恭敬。在交换名片时忌讳从屁股后兜里掏出或装入,这是对人极不尊敬的举动。忌三人并排合影,那是因为站在人间的人有受制于人之嫌。寄慰问信忌用双层信封,双层被认为是祸不单行;寄信时忌倒贴邮票,因为它暗示着断交。到日本人家作客应预约在先,非请莫进,非请莫坐,忌讳窥视卧室,不得翻弄除书报以外的东西。忌讳在众人面前接吻、拥抱。朋友在一起时不单独一个人吃口香糖之类的东西。

日本人穿衣都是右向掩衣襟,而人死下葬时,要左向掩衣襟。因为在与现实阳世完全相反的阴间,死者的装束也要与人间相反。因此日本人是不会买左向掩衣襟的服装,哪怕是国际名牌。结婚时,如果日本新娘身着传统和服,忌着羽织(外褂),因为江户时代禁止女性着羽织,此后只允许深川的艺妓穿着,因此现在的新娘在婚礼上是绝不穿羽织的。犯禁忌引发不吉利或降低身份。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不能把饭盛得过满或带尖。作为客人就餐时,忌讳只食用一碗就说够了,第二碗饭即使是象征性的,也应要求添饭,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忌讳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因为这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时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

用餐时,不能把筷子插在盛满饭的碗上。因在死者灵前的供桌上往往筷子摆成这种形式。

给客人盛饭时,禁忌把整锅饭一下分成一碗碗的份饭,因过去给囚犯盛饭时多采用这种方法。 吃饭时禁忌敲饭碗,据说这是因为人们迷信敲碗声会招来饿鬼。

忌讳往糕上撒盐和撕拉着吃糕。

忌讳在锅盖上切东西。

忌讳往白水里放汤。

着过筷的饭菜和动过口的汤,不能吃到一半剩下。携带食物外出郊游时,禁忌把吃剩的东西丢在山里。据说这是担心吃剩的东西会招来鬼魂。

忌讳把红豆饭浇上酱汤吃。迷信这样做会在结婚时遭雨浇。

带腥味儿的食品禁忌用作祭祀神佛的供品。

供过神灵的食品忌讳让女孩子吃,认为这样做会使女孩长大后姻缘不合。

在宴会上就餐时,忌讳与离得较远的人大声讲话。讲话时禁忌动手比划和讲令人悲伤或批评他人的话。

在有关红白喜事的宴会上,禁忌谈论政治、宗教等问题。

在较大型的宴会上因故要中途退场时,禁忌声张,否则会使主人不欢,他人扫兴。

就餐时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忌讳含着食物讲话或口里嚼着东西站起来,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日本人饮食中的禁忌,在日本的不同地区或家庭还有许多。譬如有的人家正月忌食杂煮;有的村或部落忌食鸡肉或鸡蛋等。但是,吃饭或喝汤时发出声响,日本人不仅不忌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

在日本,招呼侍者时,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并摆动手指,侍者就懂了。谈判时,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点头同意,日本人就会认为你将给他一笔现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头皮是愤怒和不满的表示。

日本人送礼时,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很受欢迎,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日本民间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礼物应该包装好,不要用白色或色彩明亮的包装纸,因为在日本文化里,白色象征死亡,明亮的颜色则会显得过分花哨,不够庄重;不要出人意料地拿出礼物,拿出礼物前应该设法婉转地告诉你的客人,说你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纪念品; 如果是和一班客人会见,要么向全体赠送一份礼物,要么向团体的每一个人送礼;如果是向全体客人送礼,要在所有人集合过来之后再赠送。只向团体里的某些人送礼,会被看作非常失礼的行为;

日本人接待客人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会议室、接待室,他们不会轻易领人进入办公机要部门。日本不流行宴会,商界人士没有携带夫人出席宴会的习惯。商界的宴会是在大宾馆举行的鸡尾酒会。日本人没有互相敬烟的习惯。拜访日本人的家庭,要事先约好。进入日本人的住宅时必须脱鞋。在日本访问时,窥视主人家的厨房是不礼貌的行为。日本没有请同事到家与全家人交往的习惯。日本人从来不把工作带到家里,妻子也以不参与丈夫的事业为美德。

与日本人交谈,不要边说边指手划脚,别人讲话时切忌插话打断。三人以上交谈时,注意不要冷落大部分人。在交谈中,不要打听日本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私事。对年事高的男子和妇女不要用“年迈”、“老人”等字样,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讳。在公共场合以少说话为好。乘坐日本的地铁或巴士,很少能看到旁若无人而大声交谈的现象。

礼仪 日本以“礼仪之邦”着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到日本人家里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门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要注意即使是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日本人设宴时,传统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包装,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札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日本文化】普及日本的某些习俗及禁忌">日本婚礼类型 日本的结婚仪式大致分为神前式,教会式, 佛前式,人前式等四种。

■神社式结婚仪式

神前式结婚仪式起始于日本室町时代,是当时武官家庭最为盛行的一种结婚典礼。礼节较为繁多,婚礼上男女双方需通过339次交杯酒来盟誓相爱一生,白头偕老!因此整个婚礼上最为重要的一道程序那便是喝这339杯交杯酒了!客人给新郎倒酒时,每杯酒必须分三次喝光。然后再互相交换酒杯,给双方倒酒。整个婚宴上,就这样不停的相互敬酒,而整个喝交杯酒的过程则意味着男女双方喜结良缘的过程!而佛前式结婚上,用玉串奉奠来代替点香。

■佛教式结婚仪式

佛前式婚礼上,男女双方在佛像面前宣读婚约,向祖先报告两人结为百年之好,相守一生。婚礼上还把一种叫"纸垂"的白色纸剪成又细又薄的纸条,然后把台他缠在bicigi树枝上,这是一种传统的风俗,意味着把已故的亲人的魂招回来,永保平安!在婚礼上进行玉串奉奠仪式时,必须由和男女双方血缘亲近的人主持!

■人前式结婚仪式

人前式婚礼是在一种特定的神面前举行,不用受男女双方家庭宗教信仰的约束,而只是在亲戚,朋友面前签定一个结婚合约书就行了!然后一起大声朗读婚约书,宣读自己对对方的爱,整个过程仅需10到15分钟。结婚仪式结束后便是婚宴,婚宴一般都和结婚仪式在同一地举行,这样也就免去了许多麻烦!

■教会式结婚仪式

教会式婚礼根据教派的不同而又分为几种。 原则上本来只有信徒才能在教堂举行婚礼,特别是天主教派对这要求更为严格!但最近以来,即使不是信徒,只要在教堂里接受简单的培训也可和信徒一样在庄严的气氛中, 走进神圣的教堂和心爱的人约定终身!

■订婚礼物

在日本一般订婚之后,便要互送"结纳"(订婚物),举行订婚燕会,互送礼物。前来参加燕会的亲朋好友也都准备了礼物。

以前订婚时一般是给新娘送一些小饰品,但现在一般都该为送钱了。

男女双方互送的"结纳"一共分为三套, 分别为5个装,7个装,9个装。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9个装的"结纳"

1.目录

2.鳆鱼干 - 干燥食品中的首选美食,庆贺燕会上常吃

3.小袖料 - 即彩礼

4.麻线 - 象征白头偕老

5.sulumae - 以前可以长时间保存的贵重食品

6.子生妇taxima - 象征有儿孙福

7.胜男节 - 有庆祝的事时用

8.末广(白色的扇子) -象征一打开就会好运降临.

9.yalagidalu - 送两桶酒,桶用柳树木制作而成。但后来由于两木桶酒的造价太高,

就改为在木桶里放一些钱,象征性的表示一下。但至今还保持着这一传统。

■祝礼钱

关于礼金的数量一般是新郎月薪的两三倍。但具体的数目一般由两家商量而定,尽量不给对方增加负担,这也是常规。至于女方对于礼金的处理方法各地区都不一样。在关东地区一般是把礼金的一半再送还给男方,而关西地区则全部收下, 在结婚时把礼金的1/3以嫁妆的形式,送还给男方。最近的趋势是把礼金的一半到2/3左右回送给男方!

■收祝礼钱的日子

以前送礼金时,两家的亲戚出面,相互帮着接送礼物。但最近一般是媒人帮着往两家跑或双方的亲友都聚集在一方的家里。有时订婚仪式也在宾馆或餐厅举行,送订婚彩礼的日子一般选择"大安"或"有引"中的一天。仪式一般在中午举行。

■订婚纪念品

结婚礼金不管送还是不送,但男女双方一般都要互送订婚礼物,男方给女方送订婚戒指,而女方一般给男方送领带,手表。订婚戒指一般用"诞生石"加工而成。

■引出物

结婚仪式结束后,就得对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表示感谢, 给每人送一份礼物,这叫做"引出物", 礼物一般是酒,杯子,笔,商品券之类的日常用品。价格一般为3千到1万元之间,这一部份支出对于新郎,新娘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虽然举行婚礼时,也能收到很多礼金,但对于那些因事而未能参加婚礼的人,还得把一半的礼金退还给他,而且还要买一份礼物一同送去,这又是一笔开销。

■用统计的方法看日本的结婚仪式

1997年日本男子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8.5岁,女子为26 .6岁, 而1930年当时男子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7.3岁,女子为23.2岁,几十年来男子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女子却晚了4岁。这一点说明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据统计,日本人结婚时的平均支出分别为:订婚时,男方为110万日圆,女方为90日圆,婚礼时,男方为163万日圆,女方为142万日圆。新婚旅行时,男方支出64万日圆,女方支出42万日圆。另外再加上新婚后的生活费及一般性支出,整个过程下来一对夫妇要花掉850万日圆。在日本,结婚支出最高的地方是东海地区,而最低的则是北海道。 日本家训

武士阶级

家训,在日本常称作家宪、家捉、家慎、家禁,它是家长为家族成员、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规定的有关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训诫和教条,是家族成员必须遵守的准则。以家训治家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的一个显着特色,也是东邻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过程中积极借鉴和模仿的内容之一。日本最早的家训是吉备真备(695—775)所撰的《私教类聚》。进入幕府时代,掌握了政权的武士也开始制定家训,但武家家训数量增多、内容走向成熟还是在室町、战国时代以后。

家训在中国是齐家之训、家内之训,其训诫对象始终是家族血缘亲属。而日本武家的“家”则具有明显的超血缘特点,它是幕府统治的社会基本单位,在群雄割据的战国乱世,一个大名的家就是一个小国。武家的构成既包括血缘关系成员,也包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家臣、领民,故武家的家训远超出治家的功能,更多地涉及治国,且齐家与治国是相通的。透过家训,可以了解武家的治家原则,更可以了解他们的治国理念。

尽管武士是幕府时代的统治阶级,但是从他们留下的家训中,丝毫看不出骄奢淫逸,而大多强调厉行节俭,反对铺张。以下仅录几例:

刀具衣装,莫思攀比,看得过即可。(《早云寺殿二十一条》)

家中之士,莫忘武备,要依财力置办。武具马具大刀, 以得用为准,莫要华丽,朴素为好。 日常衣服及调度,莫越财力。诸事要量财力,莫入不敷出。尤俭约之旨趣,乃为仁义而俭约,首先日常用度,武器装备,莫使不足,所以诸事要俭约,衣服调度之类,朴素为要,莫好奢华。(小滨藩主酒井忠进:《酒井赞岐守忠进家训》)

凡事谨慎小心,莫说金银米钱,即便是井中汩汩之水,亦不可无益浪费。(细川重贤:朋巴后侯训诫书》)

衣服为掩体之物,粗陋亦可蔽身。应据财力、位次着相应服装。着不合身份之华服者,是为奢。食乃续命之物,粗茶淡饭,只要免饥存命则可。嗜好美食,耗费金银以饱口腹之欲者,是为奢。房屋乃遮风雨之物,狭窄鄙陋,能挡风雨则可。应视财力,建相应之屋。建不合财力之华屋者,是为奢。(伊势贞丈:《贞丈家训》)

平日节俭,一针一线亦收之仓廪,然遇战事有需,则碾金碎玉,毫不可惜。(朝仓宗滴:《朝仓宗滴话记》)

在武家家训中,不仅可以看到这样原则性的说教,更有如何节俭的现实而具体的规定。有关衣着方面的限制,如战国时代越前大名朝仓氏的家训《朝仓敏景十七条》规定:“朝仓家族,年初出仕,须穿有朝仓家纹之布衣。”战国时代和江户初期的大名加藤清正作《加藤清正捷书》,要求家人臣下“衣着限于棉布。耗费金钱于衣饰,荒谬无益”。当时有些讲究的人都穿用绢做的衣服,虽光鲜华丽,但价格昂贵,且不耐穿,所以从节俭耐用的角度考虑,便有了上述规定。

有关日常饮食的规定,如熊本藩藩主细川重贤在家训中规定了每日饭菜的标准:“朝夕食素,一汤一菜,午间可吃鱼,亦不过一汤二菜。”“朔望佳节,与常日无异。年初仪式,当依家法从俭。不可稍有疏忽。”熊本藩,领俸禄54万石,在江户时代算得上屈指可数的大藩了,而藩主之家竟如此饮食简单,可谓节俭的典范。酒井藩藩主酒井忠进不仅在家训中告诫家人“好华美,耽美味,淫歌奇丽之族,乃小人之业,非丈夫居心”,还要求“衣服饮食宅居,各依其分”,虽然没有对于一日三餐的具体规定,但是规定了待客标准:“会朋友,一汤二莱,酒三巡,酒肴三种。客人来,一汤三菜,婚礼之祝仪二汤五菜。若有缘故要逾度,当报之目付。”一个藩主家庭,连婚礼之类的祝仪不过两汤五菜,宾客到访,也只是以简单的一汤两菜、三菜招待而已,那么平时自家人至多也就是一汤一菜了。在有客人来访或婚仪等场合,如果因故要多加一个菜,要先报目付(武家负责监察的官员)审批才行,可见规定之严。还有的家训规定:“酒虽融洽合欢之物,然豪饮放诞,乃古今亡家灭身之根底,故严禁酗酒。”(陆奥磐城平藩藩主内藤义泰:《内藤义泰家训》)

至于其他娱乐性的消费,更是要严格掌握。如战国大名朝仓家规定:“莫邀京都四座之猿乐师来本国演出。不如以其价于本国猿乐师中择才俊教习之,可长远为乐。”朝仓氏地处越前(今福井县),若延请京都的名师来表演,肯定要花重金,不如在当地培养自己的乐师,这才是一种长久之计。

厉行节俭,讲的是戒除奢华和无益之费,但不能矫枉过正,变得吝啬。“过于吝啬,有损身份,亦与过骄奢同。”(《酒井隼人家训》)经历过战国乱世的福冈藩初代藩主黑田长政既强调“万事皆求华美,不以俭约为要,则必积年靡费,后用不济,丧国败家”,因而要“专务俭约,戒无益之费”。但是,“倘过俭至吝啬,则诸人疏远,万事无序,善行难成,功业不立,也是亡国之兆也”。所以,既不可不俭,又不可过于吝啬,要“宽紧适度,取其得当”。(《贞丈家训》)战国大名朝仓敏景很注重资金的合理运用,他规定:“名家所铸宝刀短剑不宜用。持一把价值万匹之宝刀,不敌百支百匹长枪。莫若以万匹之价购百支百匹之枪,令百人持之,可守一方。”宝刀虽好,只能为一人所用,而购一把宝刀之费,可装备百名士兵,轻重缓急,道理自明。购买物品时,尤要注意,“过于求便宜,则物品质次,本可使用二、三年者,一年之内便数次更易,反而花了大钱”(尾张藩主德川宗春:《尾张亚相宗春卿家训》)。这样的认识在今天来看也是有教益的。

武家为什么如此注意节俭?由于时代所限,他们当时还不可能从国家资源贫乏这个角度来认识节约的重要性,但是读武家家训,一个重要的感受是武家都将节俭作为立国的根本。当然,这个“国”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而指的是战国大名的领国及江户时代的藩。战国时代是弱肉强食的时代,各大名的治国之要是发展经济,积累财富,以在激烈的争霸战争中站稳脚跟并扩大势力,而奢侈浪费将误国误民。如战国大名北 条氏纲在家训中阐述节俭的理由:“如有人本是五百贯的财力,却效千贯的行事,大半是使了手段之故。”“好华丽者,无暴敛下民,便无所出。”他们“或向百姓强行征役,或经营买卖以图生利,或烦扰町人,或博弈取胜,总之必有出处”,其结果,将“国中悉贫,大将势力渐微”。(《北条氏纲书置》)到了江户时代,武士虽然立于士、农、工、商“四民”之首,但是并不是富裕的阶层,他们脱离了土地,依靠有限的、固定数量的俸禄生活,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而日益陷于穷困。幕府与各藩除了通过幕政、藩政改革进行调整外,都要求武士节俭度日,在幕府颁布的法令中一再强调。尤其是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时要求更严,他不仅下令禁止美食铺张,穿着华丽,而且自己带头厉行节俭,平时吃饭不得超过两莱一汤,且滴酒不沾。幕府殿堂内的窗纸、拉门即使再陈旧,如无破洞则不许更新。将军以身作则,幕府官员自当效仿。据说当时幕府的官吏在值班时都自带盒饭,只有老中(江户时代直属于将军、统辖政务的最高官职)等在执勤时过了吃饭时间,才可供应饮食,但也是以一汤五小菜为限。至于各藩,更要严格奉行节俭原则。有的藩在家训中甚至规定“百姓之中,有喜好华美,不事耕作,却集金银分赃者,速捕之并斩首”(朋巴后侯训诫书》)。显然,一个农民不种田却能过好日子,肯定有非法勾当,故要严惩。福冈藩藩主黑田长政也在家训中规定:“有因好华檐美舍、婚姻靡费、招宴宾客、耽溺游兴、聚敛珍异等事致费资财,日久渐贫者,可斟酌定其罪”。(《黑田长政遗言》)

总之,作为统治阶级的武士在节俭方面也是全社会的典范。

商人阶级

商人在日本最早产生于镰仓幕府时期。后来,随着兵农分离,至室町幕府时期,其身份渐趋固定。在战国时代,各地大名为增强领国的军事与经济实力,纷纷在自己的城堡周围建立作为其政治与经济据点的“城下町”,让武士与工商业者集中在此居住,一批敢于冒险的商人乘机聚敛了财富。近世以后,和平的社会环境、兵农分离政策的实施以及武士的城居,带来城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虽属于“士农工商”中的末流,但也正是这种身份制度的存在,使社会其他各阶层加强了对商品经济和商人的依赖,江户时代商人因此势力大增。约占总人口5%-6%的商人,是近世日本社会中最具经济实力的阶层。

随着商人财富的增加,有些人开始忘乎所以,营造豪华住宅者有之,追求华贵衣着者有之,出入花街柳巷者有之,耽于游艺、挥金如土者有之。商人三井高房曾于1728年作《町人考见录》,记载了京都50家商人的盛衰,其中就有因为忘记商人本分,奢侈浪费、纵欲享乐而导致破产的例子,因此他提醒商人“忘记家业终将失去家业”。

也有一些商人在严格的身份制束缚下始终头脑清醒,对来之不易的家业与家产格外珍重,所以尽管腰缠万贯,也始终以“俭约”为行为准则。在商人家训中,我们可以看到,勤俭持家是最基本的内容。例如:

勤俭以持家,骄奢以灭身。勤此戒彼,是为同族繁荣、子孙长久之基。(三井家《宗竺遗训》)

无禄之町人,虽当时取相当之利润,然无时不虑有损失之时……致力于俭约乃第一要义。(《钱屋五兵卫家宪》)

须牢记,勤俭兴家,骄奢灭身。(《伊藤松坂屋家训》)

商人是最注重实际的阶层,其家训也不停留于讲道理,而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如何节俭、节省开支做了许多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博多商人岛井宗室的《岛井宗室遗书》就是典型。岛井宗室(1539-1615)是活跃于战国末期至江户初期的豪商,他利用地利之便,通过与明朝和朝鲜的贸易积聚了巨额资产,连丰臣秀吉都对他礼让有加。在他去世前五年,模仿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的形式书赠其继承人、养子信吉,是为《岛井宗室遗书》。在全部十七条内容中,竟有六条谈到节俭度日,且内容详尽人微。

第三条是“勿接触游艺”。要求家人“一生中不得耍钱、玩双六棋等赌博类游戏。40岁前也不得习围棋、将棋、武艺、谣曲、舞蹈。……50岁前,凡野外酒宴、钓鱼、赏月、赏花等外出游览之事均要禁止”。这样的规定,意在让家人洁身自好,节省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第四条是“40岁之前以质素第一”。其中要求“即使些细小事也不得铺张……万事尽可能节制。家具、屋宅之新购改建自不必言,品茶、剑、佩刀、服装等要力戒华美,丝毫不可有显露之意”。 “衣物宜着棉服”,“居家修理要注意,加固墙壁与院墙的绳子到了腐烂的程度方可更换,不准另建屋宅”。

第五条是“40岁前,不可频繁宴请客人或出席别人的宴请,款待双亲、兄弟并亲属及赴亲属之宴会,一年内一至两次即可,不可再多。尤慎夜间之宴席,即便是兄弟之邀请,也是不去为好”。

在第七条“治家重于对外交际”中,有具体的勤俭持家的要求。如“烧火用的劈柴和烤火用炭都要自家解决,引火柴等也要自己解决。家中和后门集中的废物中,短绳头可切碎用于和泥葺屋,长的用于结绳。五分以上的木块、竹块收集起来洗净,用作烧柴。五分、三分大小的纸片也要收起来,以作再生纸的原料”。这是要求物尽其用,一丝一毫也不要浪费。

第八条是“购物须知”。“小到薪炭,二、三分长的小杂鱼,大到去街上河边购物、买木材,也要主人亲自前往,尽量划价再买,并将物价牢记在心。以后,不管谁再去购买,坐在家中就可知其贵贱,如此可防被佣人欺骗。”“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柴、炭、油,尤以柴为要。用量依烧柴方法不同而大有差异。一天中烧饭用多少,做汤用多少,主人要大体知其量,并按其量交与女佣,于是一个月能用多少就知其大概了。”“薪柴之类,生木与朽木都不好用,要买干柴。与劈柴相比,树枝和木块好用,茅草比树枝更好用。”显然,这里是要求一家之长对家中的支出要心中有数,不仅要了解市场行情,也要掌握自家的具体用量。

第十条是“节约伙食费”。“朝夕饭米每人一年定为一石八斗,如杂以蔬菜与大麦食之,则一石三斗、四斗足矣。” “要做糠味噌、五斗味噌食之,每天将味噌研碎,让其充分出汁,其糟粕中入盐,用萝卜、黄瓜、茄子、冬瓜、大葱等蔬菜的皮屑腌制咸菜,给佣人们早晚下饭。”“米价腾贵时,要吃菜粥。若喝菜粥,首先主人也要吃。如果一点也不吃,就要想想下人的感受。万事都要如此留心,我们的父母过去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与佣人吃同样的饭菜。”从这条看来,富商岛井已经把饮食标准降到最低限度,吃低质量的味噌,喝菜粥,并强调主人要与佣人吃同样的饭菜。

对于吃饭穿衣居家生活如此精打细算,近乎吝啬的节俭训诫,让人很难将它与岛井宗室的豪商身份联系起来。由于《岛井宗室遗书》很切合实际,所以后来被许多商家模仿,在家训中立下勤俭持家的训诫。例如:

店内生活万事宜行简素,朝夕饭食一菜一汤,不许喝酒。(《住友长崎店家法书》)

平素在店内不得穿棉布以外的衣服,腰带也勿用绢物。(《伊藤吴服店家训》)

莱一日一度,一人三文至四文,再多就是浪费。(《伊藤家家宪》)

不图华美,但求质素,穿干净的棉服即可。(《诸户清六遗言》)

以酱油生产为业的商人滨口家的家训规定“家虽富有也要安于棉服蔬食”,“裁缝之事一切必家内自办,绝不可委托他人”。一家人遵照这样的家训,暖身安于棉衣,饱腹甘于素食,连家长也不许特殊。家训还规定“除家长外,吃饭时不可使用茶碗”。茶碗即陶制饭碗,易碎,为避免增加这项支出,滨口家代代成员都遵守这一训诫,除家长使用茶碗(也是家长权威的一种标志)外,家庭所有成员,包括雇员只使用耐用的木碗。小小饭碗之事也予以足够的注意,并写进家训,反映了商人节俭度日用心良苦。正是由于这种精神,1645年创业的滨口家才能延续360年而不辍,至今发展成为生产yamasa酱油的着名的调味料与药品制造企业。

在中国历史上的家训中,同样有很多强调节俭的内容。但中国的家训多是原则性的教导,很难从中找出对居家生活、日常用度做出具体约束和精打细算的安排。日本的商人处于四民之末,无法与社会制度抗争,为了延续家业,只能严于律己。商人通过家训要求自己过俭朴而有秩序的近乎禁欲的生活,西方学者评价这种生活“极像早期的新教主义”。商人的节俭思想是由根深蒂固的家业观念产生出的经济伦理,由于明治维新后的近代企业家有很多是从近世商人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商人的节俭观对日本的资本积累与近代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近代豪奢阶级

家训,本来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明治维新后,武士阶级退出历史舞台,武家家训也随之结束了历史使命。随着等级制度的废除,平民从此摘掉了“二等公民”的帽子,于是商人转而经营新型工厂、企业,成为国家“文明开化”政策合作者,也有大批敢于冒险、具有经营意识的人才乘明治维新风云而发迹,故明治时期是日本富豪辈出的时代。由于近代日本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江户时代商家的延续,即使是明治维新后建立的新企业,也无不是在“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于是,家训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像三井、住友、鸿池那样的老字号企业保持了旧有家训的延续性,在修改时注入了近代的思想内容,而新兴企业如三菱、安田、涩泽财阀则是在企业规模扩大、稳定之后制定家训,以作为家族成员和企业的约束。在形式上,近代以后的家训多以“家宪”相称,以突出家训作为家之法律的效力。

近代日本的很多富豪继承了近世武士与商人的节俭传统,虽然他们拥有巨额资产,但仍然谆谆告诫家人保持节俭的美德。如:

勤俭持身,慈惠待人。(《岩崎家家宪》)

勤俭二字乃祖先的严训,应服膺并发挥其功德。(《本间家家宪》)

戒骄奢,发扬质素勤俭的美德。(《茂木家家宪》)

一家的经济以收入之八分营之,余下二分蓄积蕴养,可防困蹶。(《繁田家家宪》)

勤为富之本,俭乃富之源。(《向井家家内谕示记》)

在有关的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到很多近代富豪的节俭美谈。如安田财阀的创始人安田善次郎(1838—1921)就是一个代表。安田善次郎曾当过六年丁稚(学徒),他从赤手空拳开始创业,在幕末维新的混乱之中,因从事金融兑换业积累了财富,仅仅几十年时间就确定了其四大财阀之一的地位。安田善次郎终身躬行勤勉与俭约,以“勤俭堂松翁”自称,即使成为财界大亨,也自觉过着简朴的生活。如乘火车外出旅游,一般都坐普通车厢。在银行工作时,与员工一起在食堂用餐。每逢祝仪、庆典,也尽量节省经费。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家训做出规定,不论是家长还是夫人、孩子,每年的生活费都规定一定的预算,每人的支出决不许超标。安田善次郎倡导的“勤俭储蓄谈”被作为安田银行员工的座右铭。其中说道:“提到勤俭储蓄,有人认为仅是节约蓄钱,实则不然。所谓勤俭,乃勤勉节约之意,换言之,乃‘勤于业务,节省冗费’之谓也。勤为积极之语,进取也;俭乃消极之语,保守也,是故二者相辅始见其效。余教诸子曰:勤则俭生,俭则勤生。,’有些人不理解安田善次郎的做法,说他是“吝啬汉”。而他坚持该省则省、该花就花的原则,一方面厉行节俭,一方面热心于慈善事业,捐资兴建着名的东京大学安田讲堂和日比谷公会堂就是其典型的善举。

曾经读过一本名为《一个明治人的生活史》的书,写的是明治时期神奈川县高座郡的地主相泽菊太郎的日常生活。他只是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过的是普通的生活。而他却别有让人称道之处,一是从19岁开始,直到%岁去世前十天,长达78年记日记一日不落,二是从1892年开始到1957年,每天都详细记载全家的财务收支情况,留下了长达66年的《金银出入账》。而写日记和记账的用纸,有的是利用报纸夹带广告的背面,有的是不用的账簿,都被整整齐齐地订成本子。仅这一点,足以窥其主人的细致与节俭。

能否做到节俭,一家之长的表率作用是关键。故近代家训中不乏对家长行为的规定。例如:

主人乃一家之模范,我勤众何怠,我俭众何奢,我公众何私,我诚人何伪?(《安田家宪》)

家庭的风波多生于主人的淫邪,不溺酒色则身家共全,故宜尊奉五戒。(《爱知县伊藤家家宪》)

继承家业之人,即使是总领,若不热心商卖,对父母不尽孝行,品性放纵,则在家中协商基础上,令其改名隐居。(大阪药材商兼墨商若狭屋家宪)

以发明清酒而闻名的关西富豪鸿池家就有严格限制家长奢侈浪费的实例。有一天,第十代家长鸿池善右卫门独自一人驾着马车到了大阪繁华商业区心斋桥。平素不大出门的他被路旁店头摆设的商品所吸引,于是走进一家商店,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一结账,共计350元,可当时他口袋里只有区区30余元。按家族规定,家族成员每月只有为数不多的零花钱,即使是家长也不例外。于是商定让店家事后到鸿池府上去取。鸿池善右卫门回家后不久,店家用车载着所购商品送到鸿池府邸,并请求付款。没想到遭到账房管家的拒绝:“鸿池家从祖上就制定了极其严格的家法,即使是家长买了用于游玩的商品,如果超过规定的额度,也决不能付款。”任凭鸿池善右卫门怎样哀求,管家就是不答应,只好眼睁睁看着商人把送到家的东西又装上车拉了回去。这位家长后来仍然不思进取,整日沉湎于俳句与风流之中,不仅影响了家业经营,也损害了自身的健康。鸿池家经过集体决定,不得不让其隐居,并在稍后制定的《鸿池家宪法》中写进了“如果蔑视家名或损害了家产,可依据誓约书之明文,废除家长之名义,并使其退身”的条文。一家之兴亡在于子孙,人是延续家业的根本。以家训告诫人们奉行节俭,意在让节俭之风代代相传,故教育子女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被誉为“日本近代实业界之父”的涩泽荣一在1891年亲自制定了《涩泽家家训》,其中除“勤与俭乃创业之良图,守成之基础,应坚守之,不骄不怠”,“冠婚葬祭的仪式招待等事,应力避华美之风,而依其身份质素从之”节俭之训外,还基于“子弟教育关系到同族家道之盛衰,故同族之父母尤要慎重待之,教育之事不可忽视”的认识,专设“教育子弟之法”,其中有多条涉及节俭。例如:

子弟满八岁,男孩应停用保姆而代以严正之监督者。

凡子弟幼少之时,要使其知世间之艰苦,养成独立生存精神,且男子外出时尽量步行,以保障其身体的健康。

子弟达十岁以上,虽可给予少量金钱作零花钱,但要严格按其身份定其额,以此唤起其对生计的关注。

不可让子弟读下流书籍,接触鄙猥之事物,也不得接近艺伎艺人。

凡男子至成年之前,要与成人区别对待,衣着必穿棉服,器具类以质素为主,唯女子外出或接待客人时方可穿绢织衣物。

涩泽荣一创立了第一国立银行,一生参与近500家企业的创立与经营,是近代日本杰出的企业家。如此巨额财富的创造者与拥有者,却能俭约传家,教子有方,堪称日本近代富豪的楷模,《涩泽家家训》也因此在近代日本家宪中颇具典型性与影响力。

2000年,笔者在日本期间参观了位于新渴的北方文化博物馆。这家博物馆又称“豪农之馆”,本是江户至明治时期大地主兼商人伊藤家的宅邸。传统的日式建筑,宽广的庭院,无声地诉说着其主人昔日的辉煌。而最令我震撼的是在大客厅显着位置的“床之间”(壁龛)处,赫然挂着一幅大约2x3米的巨大画轴,上面工整地写着唐代李绅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根据题款得知,该幅字写于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正是伊藤家最兴旺的时期,拥有水田旱田近1400町步(约14平方公里)、山林1000町步(约10平方公里),号称越后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地主。从书法角度来看,这幅字很欠功力,我相信伊藤家张贴如此巨幅画轴,绝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以此提醒家人,时时刻刻不忘节俭。

资源短缺并未阻碍日本高速增长之路,反而让其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型发展新路。创建节约型社会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家训资料告诉我们,日本人有着久远的节约意识及节俭传统,所以当今日本人从节省能源、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到居家生活中的精打细算都做得很到位,在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上一篇:飞得更高歌词

下一篇:没有了